中医天干五行体质辨识方法探析,长沙雨花区算八字命理准的大师
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在其理论指导下对健康、亚健康及慢性疾病人群进行系统的、具有中医特 色的健康管理是一项普及大众的惠民举措。 根据五行的阴阳属性,以天干理论为工具,制定出天干五行十种 体质,可以预测人体发病的倾向及疾病发展趋势,针对性地给予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更好地防治慢性疾病,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资源。 [关键词] 天干五行体质;治未病思想;健康管理;慢性疾病管理;中医特色;养生保健
慢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 公共卫生问题,极大威胁着人民的身心健康,为了更 好地防治慢性疾病、降低复发率、提高慢性疾病患者 的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资源,慢性疾病的院外健康管 理被提上日程。 针对慢性疾病患者院外状态大都属 于生理稳态的特点,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在中医治 未病思想的指导下实施系统的慢性疾病院外健康管理尤为重要。 其管理模式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入 手:第一,未病养生,防病于先;第二,欲病救萌,防微 杜渐;第三,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第四,预后调摄,防 其复发。 慢性疾病管理运用治未病理论的古老智 慧,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保健养生的方法或 手段,减少或消除由精神、心理压力及不良生活习惯 等导致的负面影响。 体质辨识是慢性疾病管理综合 体系的前提与基础,通过辨清体质,使防病养生有的放矢;
辨体质,当先明确体质分类。 早在《黄帝内经》 就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体质分类,初步建立起体 质分类理论体系。 经过多年继承与发展,体质学说 百花齐放,笔者对目前诸多体质学说分类方法进行 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后发现,现有的体质分类法存 在一定瑕疵。 大部分体质分类偏重于病理体质[1] ,其 更多体现为中医病理条件下的“证”,例 如 气 虚、痰 湿、气郁等。 使用气虚、阴虚、痰湿、湿热等名称来判 定人体生理状态下的体质,使其冠上气虚、阴虚等名 称,会对患者心理产生较大负面影响[2] 。 体质是反映 人体生理属性的,而不是对病理条件下身心状态的 划分。 寻求一种新的适用于健康、亚健康及慢性疾 病院外稳态维护的体质分类方法,是医疗人员亟待 解决的问题。 为了摸索一整套有中医特色的,且更适合健康、 亚健康及慢性疾病的院外管理方法,笔者在深刻把 握中医学特点的基础上,以五行体质学说为根本,根 据五行体质偏颇,以天干理论为工具,将五行人分为 十种体质,即中医天干五行体质。 此种体质除了人体 天生带有的生理属性,还包括病理倾向性,病理倾向 性重点侧重在慢性疾病群体的院外稳态,也就是人 体的亚健康状态,能预示发病可能性及趋势,使医护 人员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更精准的防病养生策略。
天干五行体质的理论基础
1.1 五行体质的渊源 《周 易》开体质学说之先河,为五行体质的分 类奠定了基础[3] 。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证明了体质 和阴阳、五行联系密切。 五行人体质是以五行学说 为基础,应用取象比类,依据诸多特征,把人分成二 十五种类型[4-5] 。 阴阳二十五人体质分类法是《黄帝 内经》中比较系统的分类方法[6-7] 。 以上为更深入地研究与完善天干五行体质分类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2 天干与五行结合 五行与干支的结合最早见于战国的《左传》[8] 。 《淮南子·天文训》首先赋予了天干的五行属性:“凡 日,甲刚乙柔,丙刚丁柔,以至于癸……甲乙寅卯,木 也”[9] 。 《说文解字》中论述“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 “乙,象春草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彊,其出乙乙也”[10] 。 由此推出,甲、丙、戊、庚、壬为木、火、土、金、水中偏 阳性的表述,在量上理解为“太过”;乙、丁、己、辛、癸 为偏阴性之表述,在量上理解为“不及”。
1.3 天干与五行体质的结合 根据五行阴阳属性,在人体天生的五行体质生 理属性基础上,根据体质太过和不及的偏颇,制定出 天干五行十种体质,这十种体质既有生理属性,又有 病理倾向性。 设立此十种天干五行体质的意义主要 在于可以预测人体发病的倾向及疾病发展趋势,利 于对其进行健康管理与辨证处方。 体质与治未病结 合,首先明确个体的体质特性,因人而异,形成个体 化方案,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2 中医天干五行体质分类方法探讨
笔者通过研究《黄帝内经》“五行”含义,结合归 纳现代文献,参考相关研究[11-13] ,根据体质定义,制 定出天干五行十种体质。 其分类体系以五行为根 本,每种体质类型又按天干阴阳属性划分为甲木、乙 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十 种体质。 其中甲木、丙火、戊土、庚金、壬水体质多倾 向于阳证、热证和实证,乙木、丁火、己土、辛金、癸水 体质多倾向于阴证、虚证和寒证。 每种体质从体貌、 心理、生理、经络等特征以及好发症状、对外界环境 的适应能力方面进行归纳整理,为建立中医天干五 行体质标准奠定理论基础。 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体检及就诊的 健康、亚健康及慢性疾病者的资料。 根据《灵枢·阴 阳二十五人》所述的五形人体质内容,参考国内其 他体质量表以及相关中医文献,制定天干五行体质 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天干五行十种体质的体貌 特征、心理特征、生命特征、经络特征、好发症状、对 外界环境适应能力。 借助调查问卷以及现代测量工 具,对各个条目进行诊察。
针对体貌特征,若仅用调查问卷,得到的结果具 有主观性,容易对体质的判断产生一定的偏差,因此 采用实际测量方法,对被检者身高、体质量、头围、肩 背宽、胸围、腹围、臀围、手足长度等进行测量。 具体 测量方法参考人体测量学标准,身高:人体立姿时从 头顶垂直向下量至地面的距离;头围:通过前额中 央、耳上方和后枕骨,在头部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肩宽:从左肩端点通过颈椎点,量至右肩端点的距 离;背宽:从后背左腋窝点水平量至右腋窝点的距 离;胸围:过胸高点沿胸廓水平量一周的长度;臀围: 在臀部最丰满处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针对被检者 的面色和舌象、脉象,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用 中医四诊仪辅助判断。
3 天干五行体质类型
3.1 木形人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木形之人,比于上 角,似于苍帝。 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 身,小手足”“好有才”,但“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 即此类人皮肤苍色,头小,面长瘦露骨,肩背宽,身 背挺直,手足细小灵活,性格直爽,善于思考,易多愁 善感,易劳心伤神,体力稍差,多忧劳于事。 相较于 秋冬,更喜好春夏。
3.1.1 甲木人 ①体貌特征:面色苍,青亮而有光 泽,头小,脸长,上宽下窄,身材细高挺直,肩背宽,手 足小。 ②心理特征:善于思考,有担当力,性情亢奋、 忿忿不平、急躁易怒。 ③生命特征:声音直而短、响 亮,面热,口干口苦,多食不胖,喜食酸味,容易盗汗, 失眠。 ④经络特征:胆经所过之处易出现头、面、目 锐眦痛,瘿肿,缺盆肿痛,胸胁痛,下肢外侧及外踝前 骨节酸痛,第四足趾活动不利等。 ⑤好发症状:嗳气 呕逆,胸胁胀痛,女性月经量多、提前或不定期,眩 晕,目睛红赤,眵泪较多,容易患中风、血证。 ⑥对外 界环境适应能力:对风邪的适应和耐受力较差,对精 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 3.1.2 乙木人 ①体貌特征:面色苍,晦暗而缺少光 泽,头小,脸长,上宽下窄,身材细高挺直,肩背宽,手 足小。 ②心理特征:心胸狭隘,做事不许人驳辩,消 极忧虑,多愁善感,优柔寡断,心情抑郁。 ③生命特 征:语音低微,疲乏少力,不耐劳作,多梦惊醒,手足 不温,精神萎靡。 ④经络特征:肝经所过之处易出现阴器挛缩,腰部疼痛,活动不利,男子腹股沟疝、女子 乳房胀痛等。 ⑤好发症状:胸胁腹满,月经量少、延 后、色暗、痛经,目睛干涩,视物昏花,肢体麻木,发疏 稀落,爪甲不荣,筋脉拘急。 ⑥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 对风邪的适应和耐受力较差,较难适应阴雨天气。
3.2 火形人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论述火形人:“比于上 徵,似于赤帝。 其为人赤色,广 ,锐面小头,好肩背 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 火形 人多“有气轻财”“见事明,好颜”,但“少信,多虑”“急 心,不寿暴死”。 即此类人的皮肤呈赤色,肩背肉满, 头小而脸瘦尖,肩背髀腹部较匀称,手足不大,走路 时肩背摇动、步履稳重。 此类人轻财、明理、爱美、干 劲足,但多忧善感,心急,易冲动[14] ,容易患暴病死 亡,寿命较短。 相较于秋冬,更喜好春夏。
3.2.1 丙火人 ①体貌特征:皮肤赤色,面色红亮而 有光泽,肩背肉满,头小而脸上瘦尖下宽,髀腹粗壮, 手足较小,手指根粗、指尖,走路肩背摇动。 ②心理特 征:性格外向,轻视钱财,思维敏捷,有干劲,爱表现, 急躁多言,冲动易怒,粗心大意,易情绪波动。 ③生命 特征:音调高尖,口渴,多饮,多食,怕热,喜冷饮,多 汗,小便短赤,手心热,喜动。 ④经络特征:小肠经所 过之处易出现耳鸣耳聋,目黄,咽痛,颌下肿,落枕及 肩、肘、手臂外侧痛等。 ⑤好发症状:口舌生疮,口干 口苦舌燥,心慌怔忡,心烦,失眠多梦,易发生疼痛、 瘙痒、痈疽疮疡,小便黄,大便常干,易发谵语、狂妄、 血证等,寿命短,易暴病死亡。 ⑥对外界环境适应能 力:虽喜好春夏,但相较于丁火人,对于火热邪的耐 受适应能力较差,难以适应温度较高的环境。
3.2.2 丁火人 ①体貌特征:皮肤赤色,面色暗红少 光泽或面色无华,肩背肉满,头小而脸上瘦尖下宽, 髀腹粗壮,手足较小,手指根粗、指尖,走路肩背摇动。 ②心理特征:反应迟钝,爱慕虚荣,缺乏自信,较为敏 感,忧思多虑,斤斤计较。 ③生命特征:少气懒言,精 神萎顿,多梦眠差,健忘,表情淡漠,口唇爪甲舌色紫 暗。 ④经络特征:心经所过之处易出现肩及前臂疼 痛、厥冷等。 ⑤好发症状:易生寒病,心悸气短,乏 力,手足欠温,心胸憋闷,易发健忘、痴呆、胸痹。 ⑥对 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难忍受寒冷环境,对于惊吓等 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
3.3 土形人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比于上宫,似于上古 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 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 土形 人多“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 即土形 人皮肤呈黄色,头大而面圆,蒜头鼻,肩背肌肉紧实, 腹大,股胫肌肉健美,小手足,身体匀称,符合土色黄 而体厚、灌溉四傍的特点,走路轻而稳健。 土形人多 内心安定,乐于助人,性情温和,忠厚老实,意志坚 定,知足常乐,不喜依附权势,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相 较于春夏,更喜好秋冬。
3.3.1 戊土人 ①体貌特征:皮肤色黄,头大 而 面 圆,蒜头鼻,肩背肌肉健壮,腹大,股胫部肌肉丰满, 手足较小肉多,上下匀称,举足轻而步履稳健。 形体 偏肥胖壮硕,面黄油滑。 ②心理特征:内心平和宁 静,性格温和,与人团结和睦,不愿攀附权势,有包容 性。 愚直埋怨,易生闷气。 ③生命特征:力气大,食欲 旺盛,嗜食肥甘厚腻,口中异味,或口干喜饮,大便黏 滞不爽或大便干结,唇绛或唇裂,气度厚重,语音浑 厚。 ④经络特征:足阳明胃经所过之处易出现面瘫、 鼻衄、口唇疱疹、咽喉肿痛、胸痛、乳腺疾病,腹部水 肿,下肢外侧及足背疼痛,足第二趾麻木,神志、精神 病证,血证,里热证等。 ⑤好发症状:头困身重,胃中 嘈杂,口咽干燥渴饮,咳嗽咳痰,腹部胀满疼痛,舌苔 厚腻,口舌生疮,大便黏滞不爽,或大便干结。 ⑥对 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于湿邪的耐受和适应能力较 差,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 适应。
3.3.2 己土人 ①体貌特征:皮肤色黄,面色黄暗少 华,头大而面圆,体态肥胖或瘦弱,手足较小肉多,上 下匀称,举足轻而步履稳健。 ②心理特征:性格固执 呆板,沉默寡言,喜忧思,蠢笨蛮横,疑心较重。 ③生 命特征:食少纳呆,倦怠乏力,懒言嗜睡,说话缓慢, 大便溏薄,唇白。 ④经络特征:足太阴脾经所过之处 易出现舌根、胸及肋间疼痛,足膝关节疼痛,第一足 趾活动困难等。 ⑤好发症状:食谷不化,呕吐,嗳气 呃逆,腹胀,气短懒言,眩晕,神倦肢困,便溏,肌肉无 力,或有内脏下垂,或有贫血、出血,或有水肿、痰饮。 ⑥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于湿邪的耐受和适应能 力较差,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难以耐受。
3.4 金形人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述:“比于上商,似于白 帝。 其为人方面,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 如骨发踵外,骨轻”。 金形人多“身清廉,急心,静悍, 善为吏”。 此类人面色白,脸廓方,体型瘦小,手、足、 头、肩、背、腹小,符合金色白、体韧而性收的特点。 语 声响亮,严肃冷峻,嗅觉灵敏,组织能力强,讲求秩 序。 为人清廉,心情急躁,能静能动,能够担任一定 的职务,做事认真。 相较于春夏,更喜好秋冬。
3.4.1 庚金人 ①体貌特征:面色白亮而有光泽,方 脸廓,鼻直口阔,体型瘦小,头、肩、背、腹、手、足小, 肌肉较为紧实,行动灵敏。 ②心理特征:自我意识 强,争强好胜,情绪易失控,具有攻击性。 ③生命特 征:语音响亮、铿锵,嗅觉灵敏,咽干口燥,皮肤干燥, 毛发干枯,容易大便秘结。 ④经络特征:手阳明大肠 经所过之处易出现拇指、示 指、肩 臂 前 侧 疼 痛,或 咽喉牙齿肿痛、鼻衄、目黄等。 ⑤好发症状:咳嗽或 喘,呼吸不畅,鼻流浊涕,痰多色黄,声音嘶哑,咽喉 红肿疼痛,胸闷,大便秘结。 ⑥对外界环境适应能 力:对于燥邪的耐受和适应能力较差,对外界刺激较 为敏感
发表评论